包装设计新规,不能用0添加,我认为这是对于用户的负责,同时对于企业而言,这是更好的鞭策。

随着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于食品标签监管趋严,“零添加”、“无添加”等用语被限制使用,很多以“健康”为卖点的食品品牌面临传播瓶颈。在不能再使用“零添加”的标签下,如何继续强化健康认知,构建消费者信任,成为包装设计与品牌传播的全新挑战。

下面北斗设计将从法规理解、视觉替代方案、品牌策略重构、案例启发四个层面,提供深入分析,助力企业家寻找“破局之道”。

一、监管新规背后的逻辑:防虚假,促真实

国家对“零添加”的限制,其核心在于防止误导消费者,强化食品标签的真实性和科学性。监管强调的是:

禁止夸大宣传:“零添加”容易让消费者误解为比其他产品更“纯粹”或更“健康”;

强调可验证性:是否添加,需要有权威检测依据和完整链条追溯。

因此,包装设计的“破局”第一步是:从“宣传感”转为“信任感”,从“口号化”转为“信息化”。

二、健康感不等于“零添加”,视觉如何转向“科学可信”的健康传达?

1. 视觉健康感重构的三大方向

(1)原料真实感:强化原料即健康的直觉认知

将“健康”从工艺角度转移到“食材源头”:

高还原度的原料表现(如可视化的果肉、谷物纹理、清新色调);

强调原产地、农场直采、生态种植等“来源信任”;

用“可看见的食材”替代“不可验证的添加剂”。

(2)配方透明感:构建成分的专业可信表达

把不能说的“零添加”转变为能说明白的“有依据”:

使用成分表视觉模块化设计,例如“无香精 / 无防腐剂 / 仅3种原料”;

结合权威机构背书或“营养师推荐”的可信标签;

视觉风格上趋向“科技感 + 清洁感”,如蓝白、极简、结构化图示。

(3)生活方式关联:把“健康”生活场景化

消费者购买健康食品,是为了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认同感,包装可以表现:

与健身、轻食、自然、母婴、老年营养等场景绑定;

强调“轻负担、好消化、低负荷”的使用感受。

三、从“零添加”到“可解释健康”,品牌传播策略如何升级?

1. “健康力”不能再靠说,要靠系统信任设计

包装即“成分讲解员”:设计需承担“讲清楚”的职责,如二维码关联第三方检测报告、原料可追溯系统等;

品牌内容即“科普型KOL”:公众号、短视频等内容侧重点应转向“健康知识输出”而非“纯粹卖点输出”。

2. 用“健康主张”替代“添加口号”

用更具系统性的健康定位语言,取代“零添加”单点宣传,例如:

原来写:“零防腐剂” → 新策略:“遵循纯净配方原则”

原来写:“无香精” → 新策略:“只取天然香气源自食材”

这样可以把限制变成深化品牌哲学的契机。

四、可参考的国内外案例启发

✅【三顿半咖啡】:以“成分极简 + 工艺可解释”替代“无添加”

它的包装没有强调“添加物”,却通过“成分简单”、“萃取工艺”、“可回收材料”等构建出一套“新消费健康”语言体系。

三顿半咖啡.jpg

✅【良品铺子 · 高端零食线】:通过“原料升级 + 工艺创新”传达健康

强调“100%坚果仁”“冷萃锁鲜”“低温烘焙”,用技术感+原料可视化打动消费者,回避了“无添加”的陷阱。

QQ20250429-191159.jpg

✅【国外品牌 KIND Bar】:在包装正面写出完整配料表

完全用透明窗口+列出每种原料+图形成分展示,把“透明健康”做成品牌资产。

未标题-2.jpg

新规不是限制,是品牌升级的契机

真正成功的品牌,不是建立在“可说”的红利上,而是建立在“可信”的系统上。当“零添加”不能再写,恰恰是企业把健康价值落到实处的机会。包装不再是营销的终点,而是信任的起点。


  • 2024-09-29

    以龙为主题设计的豆浆粉包设计

    豆浆粉作为营养健康的食品品类,在日益同质化的市场中,如何通过包装设计构建品牌差异化,成为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。北斗设计公司为“豆乐维”打造的包装,以“龙”为...
联系方式

13048009575 (点击号码拨打)
+86 130 4800 9575 (符先生)
+86 185 2027 8869 (武先生)
946976306@qq.com
广州市·荔湾区紫荆道69号
芳村国际商业城D323-D325